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保險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雖然大部分民眾都有醫療險的保障,但多數仍著重於住院醫療險或癌症險,現在正值年中,民眾可以檢視是否已有投保重大疾病險,藉由重大疾病險一次性給付的特性,更可以補足現有醫療保障缺口。

除了一般的重大疾病險,現在已有壽險公司針對預算有限的民眾,推出投資型保單專屬一年期的定期重大疾病健康保險附約;若是預算較為充足,又想拿回保費的民眾,也有壽險公司推出可以還本的重大疾病險,民眾可依照自身的情況來投保。

以衛生署公布2011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報告來觀察,現在的10大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高血壓性疾病,以及腎炎、腎病症候群、腎病變。

合作金庫人壽通路輔銷部協理焦訓表示,除了事故傷害會立即致死外,其餘9項死因幾乎都會變成慢性病,單是醫療費用的支出就是一筆可觀的負擔,而且10大死因裡的癌症、高血壓等疾病的年齡層,已有年輕化趨勢。

富邦人壽指出,重大疾病險屬於「一次給付」的商品,除了癌症險「特定癌險保險金」與意外險「殘廢保險金」的給付項目,有提供一整筆保險金額給付外,一般的健康險、癌症險、意外險,皆需按實際住院以及手術等實際醫療行為發生後,才能針對保障項目申請,較無法支應一旦罹患重大疾病所需負擔的大筆醫療支出費用。

因此,在預算充足的考量下,仍會建議保戶投保重大疾病險,為自己建構更完整的醫療保障。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表示,過去許多客戶都有購買醫療險、癌症險,但相關保險多要有住院事實,出院後憑藉相關診斷證明,申請理賠,且若罹患重大疾病,除了需要醫療費用,部分的自費費用較高,往往也會面臨暫時沒有工作的情形,造成薪資中斷,所以若能搭配一次給付的重大疾病險,不但可以比較安心,資金運用也會比較靈活。

整體來看,重大疾病險確定出險後,由醫師診斷證明書及病理檢驗報告或外科手術證明文,保險公司就會賠償所約訂定的一整筆保險理賠金,投保人能自由決定理賠金的使用,並不需要列舉使用目的。

以現在的癌症標靶治療藥物往往高達數十萬元,甚至100萬元以上,許多新型療法每次也要10萬元至30萬元不等,這些項目不一定有健保給付,醫療險也僅針對住院所發生的醫療費用才有理賠,因此要使用最新治療方式或是昂貴藥材對一般家庭來說往往是一筆為數不小的沉重負擔。

重大疾病險的理賠金可用於醫療預備金、自費療程或購買健康食品,相較於醫療險及癌症險,重大疾病險對於理賠資金活用度相對更靈活,可用於看護費用、生活費用或醫療險不給付的醫療,如標靶治療等支出,民眾更有保障。

Constellation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ETtoday

退休後的理財規劃,是許多民眾關心的議題,但在為自己累積退休金之餘,也應注意生病和意外等風險。東森保代主持人陳美娟表示,民眾可藉由醫療險,把上述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以免突如其來的開銷,把辛苦存下的退休金啃食殆盡。

陳美娟認為,周延的退休準備,必須考慮到意外傷害、醫療住院及重大病症照護所帶來的高額支出,投保醫療險就如同投資自己的健康,萬一健康出狀況,至少有醫療險當後盾,財富也不會因此縮水。

陳美娟強調,購買醫療險,是用「小投資補大漏洞」,徹底鎖住生病、意外帶來的風險,尤其終身醫療保障絕不可少,接下來才能談財富的累積,以及退休後的人生規劃。

Constellation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國人購買保險的比率持續上升,截至去年底,投保率已達到222.97%,但壽險業者表示,男生、女生無論是生理、心理、思考、行為模式,都有明顯差異,因此兩者之間的保險規畫應該大不同。

需依照生涯發展的需求重點,妥善列出壽險、意外險、醫療險、失能險、重大疾病險和癌症險等6大險種的優先順序和比重。

保險需求的「男女大不同」,從罹病頻率及意外發生率就可看出端倪,像勞保局公布,去年男性勞工遺屬請領勞保死亡給付人數為女性的2.39倍,而男性請領職業災害給付的人數也是女性的3.6倍,顯示職場男性的死亡與失能風險較女性高出許多。

錠嵂保險經紀人經理楊秀雲表示,傳統上男性為家庭經濟的支柱,所以得較著重於意外險、壽險及失能險的規畫,才能讓風險發生時,不至於讓家庭經濟一夕崩落。

至於女性因為會面臨懷孕生子的醫療行為,建議必須注重醫療險、婦女險,同時也應該在儲蓄保本、預備教育基金的保險上,多方涉獵。

不過,人生的不同階段,險種投保順序也會有所不同,像剛進入社會的男女新鮮人,主要以意外、醫療和失能等三大險種為基礎。

邁入組織家庭的階段時,則是要把是否有房貸負擔,做為保障額度檢視的首要考量。

另外,市面上一些保險公司提供的「增加保險金額」功能,能在結婚、生子等不同階段,按原投保年齡與費率調高保額,民眾也可善用既有的保單增加保障,補強醫療和防癌的功能。

遠雄人壽認為,無論是男性或女性,在選擇保險商品時,還是必須從風險控管、資產負債表兩大方向著手,尤其是男性的風險意識,普遍不及女性,對於保障險種規畫的優先順序,更要仔細盤算。

Constellation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林惠琴 | 卡優新聞網

有道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為了減少健康突發狀況造成個人與家庭經濟的衝擊,醫療險是許多民眾投保的基本配備。然而超過黃金治療期的靜養恢復與門診復健,以及主動要求住院,卻不在理賠範圍內,以致於相關糾紛層出不窮。壽險業者建議,申請醫療險理賠最好掌握3大要素,以免落得一場空。


  根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101)年第1季申請評議的壽險糾紛達105件,其中醫療相關爭議占26件,相當於占比1/4,顯示醫療險是理賠常見的紛爭項目。


  一般保險單條款大多約定符合醫師診斷必須住院、正式辦理住院手續、確實在醫院接受診療等條件,壽險公司將負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不過,壽險公司處理理賠過程中,除了審核文件外,也會審查住院的必要性,而醫療險的爭議正是糾結在「住院必要性」的認定上。


  舉例來說,民眾經住院治療後,醫生診斷病況穩定可出院,但當事人或家屬若因故要求多住幾天,即構成「非必要性住院」,按醫療保險單條款條文,壽險公司可以拒絕理賠。


  中國人壽總公司售後服務體系協理許竹芳提醒,一般意外事故發生6個月後,超過黃金治療期的靜養恢復與門診復健,以及偏向失能險的傷病無法工作,均不屬於醫療險保障範圍。而部分民眾因輕症主動向醫生要求住院,與不可抗力事故導致的損害不同,因此也不在醫療險的保險範疇內。


  許竹芳表示,醫療險爭議的原因,往往源自於壽險公司與保戶間的認知存有落差,建議民眾申請住院理賠時,最好掌握3大原則,包括一、病情須接受門診或非急性醫療機構,無法提供的住院急性醫療照護,二、住院有無療效,三、準備理賠申請文件所須的病歷佐證等,以降低相關糾紛,確保個人的保障權益。


  另外,中國信託人壽指出,家中有幼童的家長,最好趁子女健康時投保終身醫療險,不只因年紀小保費較低,若是選擇具有健康醫療增值保險金機制的險種,也較有機會增值。像是,最近流感高峰期來臨,可儘速檢視小寶貝的醫療險保障或提高額度,以確保萬一孩童不幸併發病症住院時,可按每日固定保險金額申請保險給付。

Constellation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學會保障自己,女性也有自己的專屬保險。壽險公司推出女性終身險,保障範圍包括女性特定疾病的手術醫療金、妊娠特定醫療金及壽險保障,每生一胎也有一筆生育保險金,最重要的是小朋友出生若發現先天性疾病,也有一定的保障,可作為後續醫療費用。

這樣等於一張保單既有壽險保障、女性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而且還可以保障到自己的小孩。

目前如台灣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南山人壽都有推出類似終身保單,國泰人壽及富邦人壽則有保障期間7~11年的婦女險,這些保單與短期的婦嬰險最大不同,是女性不必擔心懷孕之後超過投保期限,在保單有效期間,只要懷孕,就保障到腹中小朋友先天性疾病的風險。

三商美邦人壽的婦女終身險是市場推出最久的保單,強調一般壽險若保額100萬元,每年保費也要2萬多元,但這張婦女險,雖然年繳5萬多元,但20年繳費期滿即可先領回30萬元,若將30萬元扣除,等於多付幾千元的保費,就可多買到女性特定疾病、生產及小朋友的保障。

三商美邦人壽表示,很多女性都是初出社會時會買一般壽險或定期壽險,在結婚後為了提高保障,及保障未來生育的風險,就會加買這張婦女終身險,等於既有保障,又能當婦嬰險,且還有儲蓄功能。更重要的是每2年就會給付保額1%的健檢金,鼓勵女性朋友多關心自己的身體。

三商美邦人壽表示,被保險人在45歲之前,每生一胎小朋友,就有保額1%的生育金,保額100萬元,就是給付1萬元,最高給付10胎,但若沒有生育的女性,在45歲時也可一次領到10萬元。

台灣人壽的終身婦女險則是主打保費相對便宜,由於沒有繳費期滿的滿期金給付,保額100萬元,年繳保費約為3.9萬多元,同時也是保障最多項的嬰兒先天疾病,如重症α地中海型貧血、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等共59項,為最高保額的25%。

台壽表示,女性可以用小錢,保障生命中不能預期的風險,又兼具儲蓄功能,類似零存整付的概念,讓給付的保險費有去有回。

Constellation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年來各種保費不斷調漲,要買齊意外、壽險、醫療、儲蓄險保障等保費支出也不斷提高,壽險業者因此陸續推出強調「All In One」的保單,主要多是結合壽險、意外險和醫療險保障,適合預算有限但極需保險需求的年輕族群,或是想要強化各類保障不足的民眾。

目前市面上的意外險,除了大家熟知傳統的一年期意外傷害保險外,還有一種具「保費有去有回」性質的還本型意外險可作為選擇。

安聯人壽新推出的「安聯人壽寶金多保本保險」,不僅同時提供了壽險、意外傷殘及意外醫療等多重保障,於繳費年期加計5年後被保險人仍生存者,還可領回年繳應繳保險費總額的1.01倍,且意外保障持續至保險年齡到達86歲,在擁有保障之餘,還有一筆滿期金可作為教育、圓夢、退休基金等多元規劃,是一張All In One概念的保單。

而AIA友邦人壽去年就已推出結合12項保障的「友邦人壽通通友保終身保險」,一張保單提供了住院、手術、重大燒燙傷、老年長期看護、殘廢、身故等12項保障,在去年油電雙漲以及保費全面調漲下,保費經濟又實惠的特性,成為該公司去年的熱銷保單。

保經業者指出,All In One保單多重著重在意外和醫療險,終身壽險部份屆時僅退還保戶已繳保費,因此想要拉高壽險保障的民眾,最好再以定期險和投資型保單來補強。

其中定期型保險提供完整的保障內容、及相對便宜的保費。然而,規劃定期型保險必須注意保障期間的長短、保費計算差異及是否有自動續保的功能。投資型保單則適合沒有能力一次躉繳一大筆錢,卻想儲蓄且有退休規劃的族群。

Constellation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