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女性婚姻和女人約會在紐約開始蔓延,
畫著女性符號的磁鐵也開始同性相吸,
找一個直男難過見彩虹的時尚圈,女性相互約會自然而然。
女同性戀成時尚圈熱門話題
紐約時尚圈的拉拉們Style.com的固定欄目"風格筆記"作者Maya Singer在一篇名為"談話"
文章的一個章節中寫了一段關於女同性戀的趨勢分析。這個段落以"
女同性戀!無處不在。"作為開篇,
並描述紐約時尚圈很多女性女性相互約會自然而然,
因為他們找不到直男。文章同時引用了Purple雜誌時尚編輯、 Rihanna造型師Mel Ottenberg的話:"當你看到一些女孩穿著喬丹氣墊鞋、
戴著棒球帽,有些事情開始變化,我不確定我是否曾經思考過,
那樣的裝扮看起來像女同性戀,但是我可以告訴你,過去的幾年中,
Rihanna除了至少四寸的高跟鞋其他都不會選擇,
但是現在她的衣櫥中出現了羅馬靴。"
這篇文章迅速引來了赫芬頓郵報時尚頻道的反駁,尤其對其中"
因時尚行業女性多,所以女同性戀畢竟常見"的邏輯提出異議,
赫芬頓郵報指出,像95%都是女性的護士行業,以及75%
都是女教師的公立學校,難道都是盛產女同性戀的地方嗎?
而Maya Singer引用Mel Ottenberg的話,用Rihanna風格變化證明"
女同性戀可以影響趨勢"更是被赫芬頓郵報嗤之以鼻,反駁道"
難道穿戰鬥靴的都是女同性戀"。
此次爭論的焦點,一句話總結可以說是,時尚新聞和嚴肅新聞之爭。
在時尚界,約定俗稱的潛規則就是大牌和大佬引領趨勢,
比如Prada的一季設計可以引領風潮,
雖然這完全沒有邏輯可言,但現實往往就是這樣。或者Anna Wintour的一句話,而潮流趨勢分析,往往也因此而來,
所以Style.com這篇"女同性戀趨勢"的文章不足為奇,
相反非常的有"時尚媒體"的特點。但是,
遇到赫芬頓郵報這樣以嚴肅新聞、評論作為模式的網站,
雖然是時尚版塊,亦遵從這一理念,便難免爭吵了。
赫芬頓郵報甚至聯繫了
style.com的母公司,
同是WWD的母公司和前身Fairchild Fashion Media公司,要求就此事評論,並在文章中加入投票,"
你認為性取向可以是趨勢嗎"和"這篇文章可能是半開玩笑吧"
兩個選項。
赫芬頓郵報同是舉例Agyness Deyn, Miley Cyrus, Kate Bosworth 這些在裝扮上偏男性風格的模特和明星駁斥
style.com的"
著裝風格辨別性取向"論。
從邏輯學上來說,女性行業導致女同性戀,
女同性戀導致著裝風格變化顯然錯亂幼稚,
但是時尚行業向來是輿論引導,然後變成即成事實。
新聞和邏輯學的一些分析在時尚這個主觀的行業通常不太適用。
所以這次爭論的結果必然是不了了之,
style.com還將繼續
做著她們的主觀分析,赫芬頓的評論和環境新聞也還是會四處"
找茬"。
別拿拉拉當宣傳手段
拉拉之間那種暖昧的情色關係早已經成為內衣公司和時尚雜誌宣稱的
噱頭,
所以我們也不難發現一些性感的女郎和奢華的內衣經常出現在一起。
更湊巧的玩笑是,一對拉拉拍廣告,可以展示兩套內衣。
蕾哈娜和凱特-
莫斯最近為V雜誌拍攝的大片就是時尚圈怎麼看待女同性戀的經典例
子。這明明就是為了取悅讀者或消費者,
根本不是為了表現女人與女人之間的那種性慾,
事實上女人與女人之間也可以擁有完美、和諧的性愛關係。
然而內衣在整個畫面中僅僅只是為了表現在性愛關係中它是兩個女人
之間產生親密關係的一種催化劑,即便是她們不用互相看著對方。
在我他們覺得,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性愛是輕佻的,
就像一件內衣一樣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僅僅只穿著內衣的模特在鏡頭前擺著各種風情萬種的姿勢就是擺明給
男人看的。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性愛通常被當作笑話、一種消遣,
只為取悅那些讀者(尤其是男人)。不過我想說:"
並不是所有的女人穿內衣都是為了穿給男人看的","
你也不能保證所有的女人穿的這麼性感,只是為了吸引男人的注意"
。
Elle von Unwerth的作品更叫欣賞,
因為她鏡頭下那些身穿內衣的女性,即便也是充滿基情,
但是她們看起來似乎更有感情、更投入,而不是為了給第三者看的。
但這樣的照片也經常容易陷入俗套,
利用拉拉之間的情色關係作為一種誘惑手段。性慾本來是有意思的,
把那種享樂之情表現在照片中,不要把性愛表現的非常僵硬,
像沒有表情的模特一樣,
比如上面提到的V雜誌和GQ雜誌拍攝的照片。
很多女性喜歡內衣的原因:精美的細節、漂亮的面料、
性感的形狀和充滿創意的想法。然而對於時尚從業者來說,
女同主義就像內衣一樣是一件永恆的外衣,
很少會賦予它其它的含義。
我只是希望我的生活以及我的愛情能夠不再成為別人的笑柄,
成為品牌和攝影師鏡頭下的一種赤裸裸誘惑,
希望大家可以認可我們女同的生活和經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新浪時尚
(微博)時尚網